伴着落日余晖,我们驶入潭口镇洋山村,道路两侧的房屋错落有致,几位老人围坐在一间小卖部门口,悠闲地聊着天。
“以前这个点,很多人都还在外面田里,现在大家都在准备晚饭了哇。”开小卖部的曹金英麻利地整理着货架上的商品,些许是忙着准备晚饭的缘故,她扭过头提醒着门口大叔大婶们,“叔,天都暗下来了,要回去食饭咯。”
“食饭,走,食完晚饭再出来。”几位老人起身后,还不忘把小竹椅子提回小卖部里面。
趁着曹金英还没进里屋,我们跟她聊了起来,“跟十几年前不一样,现在村民生活条件改善了,生活习惯也发生了大变样。”
之前,村民们在田里耕作到余晖落尽,吃完晚饭后已经是黑灯瞎火的,大部分人都是守在家里看电视,晚上九点左右就早早睡了。
谈到现在的农村生活,曹金英神采奕奕,“现在村里修了水泥路,又安装了路灯,吃完饭大家都会出来散散步。我们七点钟就要去广场跳舞哇,有的就在广场上唱歌哇,这种生活有滋有味哩!”
天黑了,广场舞曲从广场那头传了过来,路灯下不少群众的身影正朝着广场那头走去。跟着音乐伴奏唱起来,跟着欢快舞曲跳起来……
“现在大家都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比如你们看到的唱歌、跳舞啊,我们每个月还组织文明实践活动呀,村民们都喜欢来参加。”洋山村党总支书记刘显庭指着贴在墙上的一张照片问道,“你猜这个老人家多少岁了?”
“他应该有80多了吧?”我看着照片里的老人家,老人家的笑容格外和蔼可亲、温暖舒心。
“不止哦,这个老人家叫卢润珠,今年都96岁了。这张照片是今年重阳节的时候拍的,当时我们文明实践站开展了重阳敬老孝老活动,邀请了28个80岁以上的老人家,大家一起吃水果、分蛋糕、吃饭,每个老人家还分到了一只炖的很烂的鸡腿,老人家吃得可开心了。”刘显庭告诉记者,村里大部分青壮年都在外务工,村里为了丰富老年人生活,不仅在节假日组织活动,而且平日里也结合“红动星期六”志愿服务活动,为老人家免费理发、剪指甲、教60岁以上老人家跳舞等。
“这个老人家牙齿都快掉光了,但是看到这么多人,还有年轻人,就是很开心。”曹金英也凑了过来,“我们这个村子里,老年人的生活是越来越幸福了!”
在依托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开展丰富的文明实践活动后,乡风民风也正潜移默化中。
说到这,曹金英感同身受,“刘书记说的是哇,以前做酒席请客,不请吧不像样,请吧就要摆流水席,一桌算上酒水要花一千多,有的人家因为请客摆流水席都还要借钱,负担也蛮重。”
村里施行了村规民约,遏制了红白喜事大办的陋习,得到村民们支持配合。现在村民摆酒不得超过十桌,绝大部分村民只是家里摆几桌,亲朋好友聚一聚,也没了随份子钱的“规矩”。
洋山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践员刘春华说,“我们还设置了道德评议会,定期评出红黑榜,表彰道德高尚的村民,同时也警醒存在陋习的村民,大家都想贴在红榜里,都怕被贴在黑榜里了。”
“这几年来,乡风文明有力推进,大家精气神都不一样了。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要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不断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我们今后也会紧紧围绕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通过丰富开展文明实践活动,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让文明新风真正在每家每户扎下根来,切实提高农村文明程度。”洋山村党总支书记刘显庭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