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年,蓉江新区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的重要指示精神,落实省、市有关工作要求,线上线下相融促进,共画文明实践“同心圆”,全方位助推文明实践上水平、见实效,多角度引导党员群众受教育,提素质。
这一年,我们聚焦多维覆盖抓阵地,全域筑牢基层堡垒。全区现已建成区级实践中心1个、镇(工作组)实践所3个、村(社区)实践站36个、延伸领域新时代文明实践点6个、实践基地52个,架设中心、所、站、点、基地五级联通阵地体系,经市级实地交叉评估后,全区达标或星级以上阵地占比超过80%。升级区级文明实践阵地。全力打造全新区级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创新引入“重走长征路”“儿童安全教育”“文明答题竞赛”等人工智能互动体验设备,推动文明实践从有形覆盖到有效覆盖。做好“文明实践+”延伸。全域范围提升阵地元素,打造“文明实践+消防”“文明实践+红色文化”“文明实践+传统文化”等模式,全区建成文明实践进消防所(站)16个,完善潭口暴动暨罗贵波生平事迹纪念馆红色教育基地,引进鲤鱼灯、擂茶、面塑等非遗传统技艺走进实践站。
这一年我们聚焦党建引领建机制,推动新时代文明实践“落地生根”。强化示范引领。按照“优势互补”原则,深化文明单位结对共建、星级阵地结对帮扶薄弱实践站机制,推动优质资源进一步扩容下沉,打造了“文明风采 百姓舞台”综合便民服务平台,每月围绕“五个一”(即一次理论宣讲、一次政策宣传、一场爱心义诊、一次社会调查、一场有群众参演的文艺活动),开展2场文明集市活动,累计参与志愿者2万余人(次),服务群众5万余人次。创新建立高校结对共建机制。区各文明实践站和驻区高校特色院(系)“一对一结对”开展文明实践“校地携手 结对共建”系列文明实践活动130余场,联合推出“暑期课堂”“采茶戏进社区”“红药箱”等多个校地合作志愿服务项目。
这一年,我们聚焦典型带动壮队伍,注入文明实践新力量。蓉江新区坚持用身边人讲身边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发挥社会力量作用,引导群众建立和参与文明实践队伍,构建覆盖全域、全民参与的志愿服务力量。建强管理人员队伍。中心定期组织文明实践员开展素养大赛、培训会等,增强横向交流,区党群部获评全市文明实践素养大赛优秀组织奖。培育社会力量。孵化“小火苗”“银龄互助”“米果嫂”等多支社会化志愿服务队,积极主动为群众送去文体培训、文艺展演、一老一小等服务。
这一年,我们聚焦互融共进促活动,志愿服务微光成炬。采用“小切口、大民生”,聚焦居民群众需求,充分发挥新时代文明实践站作用。培根铸魂,浸润民心。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线,结合传统节日,精心设计群众喜闻乐见的传统民俗文化活动,不断深化拓展“我们的节日”主题活动,组织开展“百姓邻里节”、移风易俗、节日习俗等各类具有鲜明特色的文体活动420余场次,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打通基层宣讲零距离。常态化深入村(居)院落宣传讲解法律法规、惠民政策等内容,做到把“理论语言”转化为“群众语言”,突出“传播理论、传达政策、传承文明、传递温暖”。2023年开展结合反诈宣传、文明劝导等日常志愿服务活动开展理论微宣讲270余次。文明新风促治理。创新推出“蓉贝”应用小程序,实现志愿服务“掌上申请网上办”,为文明培育注入“加速度”。志愿者通过“蓉贝”积分兑换生活日用品,一年来兑出45000余分,以“小积分”积出“大能量”。
下一步,我们将持续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全面深化拓展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把服务群众同教育引导群众结合起来,把满足精神需求同提高文明素养结合起来,奏响新时代文明实践主旋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