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月的蓉江大地,稻子长势喜人,蔬菜大棚里的农民们忙着照料辣椒苗,米花谷接待了一波又一波游客……近年来,赣州蓉江新区聚力产业振兴,多措并举推进宜居宜业和美丽乡村建设,增强人民群众幸福感、获得感,处处是催人奋进的乡村振兴美好图景。
党建引领,走出新路子
“我们家的幸福生活都是共产党给的,我想真诚地对党说句心里话,感谢共产党,感谢各位基层干部!”在镜头前,刘达彩表露出自己的心声。刘达彩是潭口镇岭上村一名脱贫群众,在党和政府的持续帮扶下,七口之家越来越美满,让刘达彩真切感受到了中国共产党的好。
在蓉江,基层党组织凝聚力不断增强,党建引领的能力不断提升。近年来,蓉江新区推动机关党组织与村(社区)党组织全覆盖指导帮扶,做到会前指导支委会确定议题、酝酿研讨,会中列席指导决策,会后跟踪议题落实,使村(社区)党组织议事决策更加科学、组织生活更加规范,为村党组织书记能力提升提供了十足的“养分”,村干部能力大大提高,在村里威望也逐渐提升,村民们直说:“咱们有了主心骨,做事再也不用愁了。”
华灯初上,赣州蓉江新区高校园区管理处飞扬大道旁,高校美食城人来人往,一派热闹。“现在整个美食城月营业流水有40余万元。”坪路村党总支书记谢士强说。
坪路村处于蓉江新区城市规划区,早已实现整村征拆,没有多余的土地资源。“这要求我们在村集体经济发展中要再开新路。”谢士强介绍说,“当初就是碰见了这个困境。”
思路决定出路。为找到壮大村集体经济的新路子,坪路村党总支书记带领村“两委”干部反复研讨论证,广泛征集民意,深挖村情潜力和区位优势,积极走访调研周边市场业态。最终,依托临近飞扬大道的交通便利和近靠赣南师范大学、赣州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众多高校的流量红利,坪路村党总支以整合流动摊贩为突破口,以聚合“地摊经济优势”为思路,提出了打造“蓉江新区美食新地标”,建设“高校美食城”的发展构想,并通过“四议两公开”最终决定以此打造坪路村集体经济新的增长点。终于,高校美食城项目成功落地。
美食城的诞生只是党建引领乡村振兴的一个缩影,在蓉江更多的村庄,脱贫攻坚成果不断得到巩固拓展,乡村振兴框架体系越来越完善,乡村振兴的路子越来越新,越来越广。
同心协力,系牢“米袋子”
民为国基,谷为民命,乡村振兴与抓好“米袋子”密不可分。
2020年以来,蓉江新区始终坚持把抓好粮食生产作为重中之重,坚决遏制耕地抛荒和“非农化”,严格管控“非粮化”,守护百姓“饭碗田”。
5月6日,随着潭东镇解胜村荒地上轰鸣的挖土机停止作业,蓉江新区耕地“非粮化”整治基本完成,35个行政村共完成1204亩耕地“非粮化”整治,全区共落实早稻种植面积10570亩,超额完成目标任务。
“以前因为各种原因,很多村子该种粮食的土地上没有种粮食。又因为很多村民在外务工,种粮积极性不高,问题得不到解决。”区农办工作人员伍弟华介绍道。
为防止耕地“非粮化”,蓉江新区出台“农户自种、大户流转种、村集体兜底种”的“非粮化”整治工作方法,通过上门摸排调查、劝说农户等形式,调动农户种粮积极性,而对因弃农经商、外出务工、年老体弱等原因导致零星抛荒的,村集体经济组织会在不改变农户土地承包权前提下,实施奖补政策,动员种粮大户等更多主体发展粮食生产。
通过各方努力,曾经杂草丛生的荒地上面,阡陌纵横、十里稻香,青翠的稻子在暖风中轻轻摇晃,勾勒出了乡村振兴的美好图景。
产业升级,提振发展活力
走进江坝村,最引人注目的是一片沐浴在暖阳里的蔬菜基地。
“我们的蔬菜基地探索形成了‘基地+合作社+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统一规划、统一种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不仅帮助村民增收,还壮大了我们的村集体经济收入。”江坝村党组织书记赖春雷介绍。
蔬菜基地建成后,吸纳了周边24户35名村民前来务工,村里让经济情况困难的村民以“零成本”加入合作社,在合作社里参与劳作,土地进行流转,同时拥有两份收入。不仅如此,蔬菜基地与赣州“阿姆源”餐饮企业签定了销售协议,实行定单式的种植,解决了蔬菜的销路问题。“还有就是就近销往潭口菜市场,满足附近居民日常需求。”赖春雷补充说,“今年预计辣椒产量15万斤,其他品种若干,产值可突破50余万元。”
“江坝村三面环水、一面环山,地势平坦、土壤肥沃,生态和区位条件好,但是以前产业发展的力度还不够,自乡村振兴产业提升示范项目建设后,村子注入了新的生命力。”赖春雷介绍道,蔬菜基地项目仅是江坝村乡村振兴产业提升示范项目的一部分,自示范项目建设以来第一期1500万元工程已经完工,包含米果小镇、农夫集市、农耕文化体验区、红糖制作体验区、污水处理中心以及50亩的大棚蔬菜基地。
如今,一个个乡村振兴项目在江坝村这片土地拔地而起,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村子焕发出前所未有的新活力。
农旅融合,实现村美民富
产业是支撑发展的核心力量,通过“龙头企业+合作社+农民+市场”的发展模式,蓉江新区迳背村正走着一条宜居宜业宜游的乡村振兴之路。
5月16日,阳光明媚,在蓉江新区潭东镇迳背村米花谷研学工坊,来自师专附小的二年级学生再一次来到了这片生机勃勃的乐园,他们按照自己的喜好,将黄瓜、苦苣、紫甘蓝、西红柿放入盆中,工作人员为他们加上沙拉酱,香甜可口的蔬菜沙拉就完成了。
就在前不久的五一假期,米花谷接待游客8.5万人次,其中研学累计接待超6千人次。“附近很多学校都会来我们这里研学,平时天气好的话平均每天在300人左右。”工作人员赵建崇介绍说,米花谷,项目占地面积1008亩,总投资3.23亿元,景观菜园、共享菜园、米花村、精灵树塔等游教结合、寓教于乐的场景设施让这里成为了热门的研学目的地。项目火了,周边也就活了。“米花谷项目建成后,不仅为村子带来了人流,也带动了周边村民增收。”米花谷项目负责人韩杰说,“我们的菜园务工人员、保洁、保安、引导员等加起来有300多名,其中很大一部分是周围的村民。”
现在,米花谷项目所在的周边迳背村、坳上村在项目“加持”下,村级集体经济收入均突破了30万元,大量当地劳动力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务工人员每人每月实现增收2400元以上,充分发挥了项目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五月的乡村,生机盎然,处处是融融的暖意,一幅乡村振兴的美好画卷,正镌刻着农民喜悦的笑颜,在蓉江大地徐徐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