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江河面波光粼粼,新世纪(十里花溪)公园百花绽放,滨江沙滩游人如织……五年过去,迎着春风拔节生长的蓉江新区欣欣向荣。
2016年,赣州市委、市政府立足未来发展,拓展城市空间,作出设立蓉江新区的重大决策部署。2017年5月16日,赣州蓉江新区党工委、管委会正式揭牌成立。作为赣南革命老区的城市新区,蓉江新区肩负加快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纵深推进赣南苏区振兴发展、打造江西南部重要增长极的战略使命。
五年来,蓉江新区主要经济指标增速均位居赣州市前列,经济社会健康发展,城市建设顺利推进,发展动能持续增强,民生福祉显著提升,正成为赣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的新引擎,“五年成规模”目标基本实现。
谋定后动,一张蓝图绘到底
蓉江新区地处赣州市中心城区的几何中心,距离赣州黄金机场、赣州火车站、赣州西高铁站仅15-20分钟车程,具有独特的区位优势。
作为赣州建设省域副中心城市的主战场、主阵地,市委市政府赋予蓉江新区“一区四中心”的功能定位。即:赣州未来经济发展的核心区和总部经济中心、金融商务中心、科技创新中心、文化旅游中心。
蓉江新区聘请全国知名规划设计团队编制了控制性详细规划、城市设计、生态景观、交通组织等规划(课题),科学把握新区建设发展的节奏、时序、力度,谋划了起步区、核心区、后期建设发展区,提出生态优先、基础设施优先、公共服务优先、产业发展优先的“四优先”建设原则,稳扎稳打,步步为营。
五年来,蓉江新区始终坚持“一区四中心”发展定位,始终保持高标准、高品位建设的耐心和定力。如今,这片土地从一张白纸到蓝图绘就,从百业待兴到欣欣向荣,一幅现代时尚、生态智慧、宜居宜业的活力新画卷徐徐铺开。
孕育新城,从打造“血管”开始
一座“从图纸画起”的城市,就像一个从头孕育的生命。建设者从“血管”甚至“毛细血管”,为这个城市打造一个可以经历“百年大计”的健康“肌体”。
“先地下、后地上”从规划初始,这就是一个不同以往理念的城市建设模板。
在城市市政基础设施中,地下空间综合管廊是生命线一般地存在。过去城市管线布设架在空中会形成难看的“蜘蛛网”,埋入地下会造成维修不便,时常还因施工被挖断。
地下综合管廊是建在地下的市政设施“廊道”,将电力、通信、天然气、给排水等管线集于一体,利于及时维修和保护,可以有效解决“马路拉链”“空中蜘蛛网”等问题。
着眼长远,蓉江新区规划“两横五纵”地下综合管廊38公里,已建成5.3公里的新时代大道地下综合管廊,成为赣州市第一条地下综合管廊,并首次在国内地下综合管廊工程采用了光导管技术。
地下综合管廊还通过敷设电子标签,采用电气化全智能控制,使用轨道机器人穿梭于管廊中进行巡查,同步建设了管廊运营中心,“智慧管网”系统基本建成。
道路交通关乎民生福祉,道路畅通,城市发展“血脉”得以顺畅。
承载梦想、责任与期待,蓉江新区立足“百年大计”,规划“一环五横八纵”城市骨干路网。五年来,蓉江新区按照既定规划和开发时序,投入57亿元建成道路48条81.8余公里,迅速拉开了城市框架,起步区道路成环成网,全区骨干路网框架初步显现,城市区域外围边界道路清晰可见。
坚持城乡一体化发展,建成“一环三纵”农村主干路网20公里,农村公路项目同步推进,6米宽道路和3.5米宽道路建成86.8公里,迅速提升内外通达能力,水、电、气等管网和公交、环卫服务实现进村入户。
简约时尚,尽显于地面上。为减少红绿灯、斑马线设置,减少群众出行安全隐患,新时代大道、和谐大道上架起五座人行天桥。主次干道均采用“智慧合杆”,对道路沿线路灯杆、交通设施杆、监控杆、指示牌进行集约化整合,让道路更加整洁有序。
蓝绿交织,建设山水花园城市
在中国从古至今的城市中,山水城市尤有魅力,将自然环境与人工环境融为一体是中国古老的营城理念。
先植绿,后建城,这是蓉江新区设立之初便提出的建设新理念。
在蓉江新区起步区,温馨家园、和园、福园、祥园等安置房小区已经交付。环绕于一栋栋安置房旁边的河流和片区内的生态公园、退界绿化,创造了城市里的蓝绿空间,成为周边居民的休憩、娱乐之地。
蓝绿交织的生活空间里,道路绿化是无法忽视的存在。
蓉江新区高品位实施道路绿化、亮化和彩化,以生态节约、适地适树为原则,在设计上选择丰富多样的乔灌木和开花植物,花景沿人行、车行动线设计布置,初步形成了“三季繁花、四季葱郁”的靓丽道路景观。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蓉江新区坚持“不在城市建公园、而在公园建城市”,按照“300米见绿、500米入园”的要求,规划了“一廊五脉七星多园”的生态体系。
五年来,新区累计投资47亿元,建成公园绿地面积200万平方米,蓝绿空间占比稳定在45%以上。滨江公园、新世纪(运动)公园、新世纪(十里花溪)公园精彩呈现,一园一景、城园相映,形成时尚生活、浪漫休闲、生态滨江为一体的滨江景观带,如同横卧于蓉江新区东部的生态景观门户。一个曾经村落闲散、杂草丛生的城市郊区,正在蝶变为一座现代山水花园城市。
先行先试,突出打造创新之城
改革创新,先行先试,是一个城市新区所肩负的历史使命和责任。
围绕“四个中心”发展定位,蓉江新区明确现代服务业为主攻方向,重点发展金融商务、总部经济、大数据、文旅、康养等产业,精心打造人人都想留下来居住创业的未来之城、创新之城。
在了解到产业园区企业赣州尚行科技的资金困难后,区财政局通过对接金融机构,用了不到一周时间就完成了资料审核和贷款推荐,成功申请到财园信贷通贷款100万元,破解等“贷”难题,贴心“送贷上门”,为企业经营发展提供了高效的资金支持。
聚焦双创产业发展,国家小型微型企业创业创新示范基地云创智谷新经济双创园内,100余家创新创业企业拎包入驻,带动600余人就业创业,全年实现产值近3亿元。
目前,蓉江新区已建成全省最大的数据存储库赣南数据湖示范中心并投入运营,启迪科技城即将建设完工,北斗应用产业数创智联项目正式入驻。516双创园入驻企业达213家,其中科技创新型企业64 家,新区产业根基不断夯实,VR科创园、颐养别院、农旅小镇等产业项目落地建设,正为新区高质量发展提供新动能。
宜居环境,居民生活更有质感
如何让返迁群众住得更舒适、生活更美好,一直是蓉江新区发展中的一件大事。
2021年初,当塘村的屈祖珍一家搬到福园小区的三居室新房,由村民变成居民。为了方便照顾小孩,就近在福园社区日间照料中心工作。
2021年秋季学期,屈祖珍的儿子李锦熙开始在赣州市武陵小学上一年级,标准化食堂、午休室、体育场、功能教室……现代化的软硬件设施是她以前难以想象的。
朴实的屈祖珍喜欢跟别人分享喜悦,“人一辈子图什么?我们最大的获得感,就是下一代能享受良好教育。你说要在以前,挣多少钱才能让孩子上这么好的学校?”
当然,屈祖珍也有自己的幸福体验。福园小区离滨江公园不到500米,晚饭过后,她经常会牵着一家人到公园散步,“整个城市就像个大公园,走到哪里都是美景,住在这样的小区、生活在这样的城市,我感到非常幸福。”
如果说城市建设是提升蓉江新区的硬实力,那么优质的教育、医疗资源则是发展蓉江新区的软实力。
依托区内高校资源聚集的优势,与赣南师大、赣州师专、赣州中学等联合办学,建成赣州中学蓉江校区、赣南师大附小、赣南师大附幼、赣州师专附小、市保育院蓉江院区等12所中小学(幼儿园),实现学校教学和管理的“双提升”。
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赣州医院、赣州市中医院(新院)落户蓉江新区。市儿童医院选址入驻,与赣南卫生健康职业学院合作创办高校园区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与赣南医学院合作建设的惠民医院即将完工。一批学校、医院的建成,让城市发展更有温度、市民生活更有质感。
五年来,日夜兼程、攻坚克难,蓉江新区规划建设不断取得新进展,展现新形象。现代时尚、生态智慧、宜居宜业的活力新区正从宏伟蓝图加快变为现实样板,将朝着打造粤港澳大湾区后花园“中心花园”的目标阔步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