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巷司法路—记2022年“新时代赣鄱先锋”学习宣传对象林松
宜春市袁州区凤凰街道辖区面积约10.8平方千米,常住人口8万余人。我们在这里常常可以看到一个身影,他越过街头、穿过巷尾,行走在一条条小街小巷,一个个小区楼栋里,只为帮助群众纾困解难,及时化解纠纷。他就是林松,现任袁州区司法局凤凰司法所所长,25年来默默坚守在基层一线,在凤凰街道累计为群众提供法律援助180人次,参与和指导化解矛盾纠纷600余起,共接受矫正人员278人,每年开展普法宣传30余场次。
用心调解,化干戈为玉帛
从事司法工作时,林松始终真诚对待每一位当事人,设身处地为群众着想,走进街巷小区帮助化解群众纠纷,维护社会和谐。
“作为司法干部,光有热情和干劲可不行,还需要智慧。”这是林松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在日常处理矛盾纠纷时,经常会遇到“刺头”,这时就需要林松在有限的时间里,尽快厘清主次矛盾,对症下药,解开“结头”。经过多年积累,林松总结出一套属于自己的化解矛盾纠纷工作法:“一降二摸三对比四调解”。“降”指降火减压,让火气十足的双方情绪先冷静下来;“摸”指摸准双方发生的事实;“对比”指站在对方的角度换位思考,顺着双方当事人心理需求进行沟通;“调解”指针对双方的矛盾焦点,找准时机入手调解。
播撒阳光,以真心换信心
社区矫正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基本职能之一。工作中林松总是走进街巷民居,给予矫正对象无微不至的关心,帮助他们重拾信心,尽快适应社会,让这些家庭的生活早日重回正轨。
社区矫正对象易某因患癌症被暂予监外执行,因此十分自卑,经常情绪低落,缺少面对病魔的勇气和对生活的信心。林松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平日里对他经常进行开导,生活上给予一定关心。一天,易某在上海治病,站在黄浦江边想要轻生,妻子阻拦不住便赶紧给林松打去电话。电话中,林松与易某细细交谈,告诉他这样做给家庭带来的的严重后果,鼓励他积极阳光地面对生活,最终打消了他的轻生念头。在矫正的4年间,易某的生活逐渐走上了正轨。虽然后来因病去世了,但林松的付出让易某的家人对他心怀感激和敬意。一件件亲身经历的矫正事例,让林松感到身上肩负的责任和使命,更加坚定了他坚守司法为民的决心。
同时,预防社区矫正人员脱管、漏管,时时掌握动态信息,也是林松工作的重中之重。面对严峻形势,他通过多形式排查走访、网上接龙点验、多方联络和监管,多措并举及时掌握在矫人员动态。在他的号召下,矫正对象积极参与抗疫,自发捐款,共献绵薄之力。
奋勇抗疫,用行动做示范
护卫社区安宁,保护人民健康。在抗疫中,林松一次次活跃在各个街巷小区,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
2020年新春,一场疫情汹汹来袭,林松家里有年过花甲的父母和懵懂未识的幼女,而妻子又是医院呼吸内科护士长,正忙于抗疫。面对家人的需要,他虽心怀愧疚但却迅速到岗到位,加班加点调拨防疫物资,带班在封闭管理小区24小时值守。转为常态化疫情防控后,所里一张简易折叠小床就是他临时休息的地方,白天做防疫排查,晚上与工作人员上报各种数据,一忙就到半夜,看着那些未接电话、未读消息,他知道那里是来自妻子的担心、父母的牵挂。
正气担道义,执着筑忠诚。25年来,林松无怨无悔地把青春献给了崇高的司法行政工作,多次获评司法部、省、市、区先进个人,2002年获评全省“十佳”法律工作者,2012年获评全国人民调解能手,2013年获评全市“十佳”调解能手,2019年获评全国模范司法所长,2022年被江西省委组织部确定为“新时代赣鄱先锋”学习宣传对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