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一区四中心”建设发展大家谈》第十一期专访了赣州蓉江新区市监分局局长谢小军。
在区党工委、管委会的正确领导下,市场监管分局紧紧围绕蓉江新区“一区四中心”定位,结合自身职责,从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全面优化营商环境和深化知识产权建设等方面积极开展相关工作,取得了较好成效。
问:在推进“一区四中心”建设中,近年来主要在哪些工作上取得了明显成效?采取了哪些创新方法?
一是坚决守住安全底线。安全是基础,没有安全就没有发展,没有安全就没有一切。我局坚持以“守底线、查隐患、保安全”专项行动为抓手,先后组织开展春季开学“护校”行动、涉疫药械、冷链产品、特殊药品、特种设备“打非治违”和安全隐患排查、重点工业产品质量安全、自建房和燃气安全等专项检查,全面覆盖大中专院校、中小学(幼儿园)、建筑工地食堂和食品生产企业,校园周边食品经营者和特种设备使用单位;每年对钢筋、化肥、液化石油气、童鞋、电动车、消防等群众关心的各类产品进行随机抽查检查,全区各农贸市场均建立了快检室,每日对农产品相关指标进行检测并公布检测结果;强化口罩、体温计等疫情相关产品质量监管,严查购进验收、储存管理以及销售等流通过程,确保质量安全;认真落实冷链食品监管工作要求,引导督促冷链食品从业人员做好个人防护和新冠疫苗接种工作。截至目前,辖区未发生安全事故,市场安全形势稳中向好。
二是不断优化市场环境。积极落实企业登记注册“一网通办”、个体登记注册立结立取、证照办理“一照通办”等措施,不断提升企业办事便利度,积极构建便捷高效的市场准入环境。截至目前,全区共有市场主体11628户,注册资金170.6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1.38%、27.95%。
建立了赣州蓉江新区市场监管领域部门联合“双随机、一公开”监管联席会议工作制度,针对检查事项相近、行业类别相同或同一检查对象涉及多个业务检查事项的,开展联合抽查,实现“进一次门,查多项事”。积极推进市场主体歇业制度,保证市场主体在特殊情况下实现灵活经营,平稳度过经营发展的困难时期;依据省、市151条清单实施免罚轻罚,为各类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企业发展提供更加宽容的法治监管环境,2022年办理的不予处罚、减轻处罚清单行政处罚案件共计8件,减免金额88.38万元。广泛开展“诚信经营放心消费”单位创建、“诚信文明商户”、“星级文明个体户”、“守合同重信用”企业评选等活动,先后评选相关市场主体238家,提升了市场主体依法经营意识。在全区设立消费维权站47个,覆盖了全区各村、农贸市场和综合市场,对群众反映问题依法从快处理,今年以来共处理各类消费投诉举报569起,为群众挽回经济损失32万元。
三是努力深化知识产权建设。赣州市知识产权保护中心已落户我区,并将于今年年底正式运行,中心运行后将在新型功能材料和装备制造产业等方面实现知识产权的快速预审、保护协同、导航预警等功能。此外,我局还牵头制定了知识产权补助政策6条,通过“亲清赣商”惠企政策兑现平台帮助企业申报相关补助7.75万元。目前,全区每万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7.43件,高于全市平均水平。通过建设综合性知识产权服务体系,为我区建设成为“科技创新中心”提供强大推力。
问:围绕“一区四中心”建设,下一步,主要将在哪些方面发力?
持续在服务发展大局上发力。树牢服务理念,在推进重点产业质量提升上精准发力,深入开展“入企走访连心”活动,围绕市场主体在政策、减负、创新、监管、帮扶方面需求,坚持服务创新、惠企助企,不断激发市场主体活力,为企业提供知识产权保护、计量、标准、认证认可和检验检测等质量技术服务指导,进一步提升服务我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能力和水平,用主动作为彰显市场监管部门担当。
持续在筑牢安全底线上发力。坚守食品、药械、特种设备和产品质量安全底线,突出校园及周边食品安全监督检查,加大对医疗机构的中标品质、疫苗使用、疫情防控药品方面的质量监督管理,突出电梯、锅炉、压力容器等特种设备安全监管,切实提高定检率,规范特种设备安全行为,强化农资、儿童和学生用品、老年人用品等产品质量监管,深入开展产品质量专项整治,持续组织开展质量抽查检验,做好问题产品后续处置工作;落实疫情常态化防控举措,做好重点行业从业人员管控,深入排查风险隐患,筑牢市场监管领域安全底线。
持续在规范市场秩序上发力。完善“信用+监管”模式,加大信息归集力度,做到应归尽归;围绕打击整治养老诈骗、食品安全“守查保”等专项行动,紧盯虚假宣传、违法传销、短斤少两、以次充好、破坏公平竞争环境等违法行为,深入开展监督检查行动,严肃查处违法行为,力争查办一批群众关注度高、社会威慑力强的典型案件。
问:对于如何加快“一区四中心”建设和新区高质量发展,您有什么好建议和思路举措?
建议灵活调整产业结构,引入高科技制造产业,以科技成果转化为重点培育新产业,坚持“科技研发+产品研制+市场销售”一体化发展模式。通过“政府搭建平台+创新主体唱戏+社会资本参与”,使越来越多的科技成果形成商品走向海内外市场,带动产业集聚,形成产业规模,以产业拓宽就业空间,以就业促进产业活力,推动产业就业双向驱动,实现以业安人、以业稳人、以业增收,推动蓉江新区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